上海品茶论坛 (本报首席民生记者 李雯)清晨6点半,虹口区市民驿站里飘出早餐香气;上午10点,浦东某社区综合体内老人们正在智能体检机前排队;傍晚7点,长宁区某小区架空层改造的共享厨房里飘出饭菜香;深夜10点,徐汇区24小时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——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,正在编织成上海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的幸福图景。
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:截至2025年6月,全市已完成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建设面积达682平方公里,覆盖98%的居住区;平均每个生活圈内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3.5处,较2020年增长58%;市民步行可达范围内获取基本生活服务的满意度达91.3%。上海市城市更新处处长王立新表示:"这不仅是空间规划的革命,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。"
记者调查发现,上海版"15分钟生活圈"呈现三大创新特色:首先是"全龄友好"设计理念,85%的社区将养老设施与托育机构毗邻而建,形成"一老一小"服务联动;其次是"功能复合"空间利用,72%的社区实现菜场变身为"市集+社区客厅+便民服务中心"的复合体;最重要的是"智慧赋能"服务模式,智能快递柜、无人药房等数字化设施覆盖率达93%,静安区某社区甚至试点无人机配送药品服务。
典型案例显示: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通过"针灸式更新",在弄堂里嵌入口袋公园、共享书屋等28处小微空间;普陀区万里社区将废弃锅炉房改造为包含社区食堂、健身中心等12项功能的"邻里汇",日均服务超800人次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吴建南评价:"这种精细化治理模式,体现了超大城市'以人民为中心'的发展思想。"
随着《上海市"15分钟社区生活圈"提质增效三年行动》启动,三大趋势正在显现:1)"一站式"社区服务中心将实现全覆盖,集成政务、医疗等40余项服务;2)社会资本参与度提升63%,形成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的可持续模式;3)数字化平台实现需求精准对接,徐汇区试点"生活圈APP"用户活跃度达82%。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预测:"到2027年,上海将建成全球社区生活服务的标杆城市。"(全文约3680字)
爱上海419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