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城市观察】数字孪生时代的上海:当石库门遇见元宇宙

⏱ 2025-07-17 13:46 🔖 阿拉爱上海同城 📢0

上海水磨外卖工作室
(本报首席城市记者 陈墨)清晨7点,豫园附近的老城厢里,73岁的张阿婆用手机扫码打开了共享菜园的智能门锁;同一时刻,北外滩建设工地上,BIM系统正实时调整着天际线的生长曲线;而在张江科学城的"元宇宙实验室"里,规划师们正通过VR设备审视着尚未动工的社区模型——这些看似割裂的场景,正在编织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图景。

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最新数据显示:2025年上半年,上海完成城市更新面积达285万平方米,其中历史风貌保护占比提升至42%;"数字孪生城市"系统已覆盖83%的重点区域,城市管理效率提升37%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15分钟社区生活圈数字化覆盖率达91%,居民满意度提升28个百分点。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主任李岩表示:"上海正在探索历史保护与科技赋能的'双螺旋'发展模式。"

这种转型呈现出三大特征:首先是更新理念革新,72%的旧改项目采用"留改拆"并举策略,某石库门改造项目保留原住民比例达65%;其次是技术深度融合,CIM平台接入各类传感器超1200万个,实时监测建筑健康状况;最重要的是参与机制创新,徐汇某社区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改造方案全民投票,参与率突破85%。

典型案例显示:黄浦区老西门项目通过"嵌入式更新",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引入智能基础设施,物业价值提升40%;杨浦滨江工业遗存改造中运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,访客停留时间延长3倍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指出:"这种'新旧共生'的模式,体现了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智慧。"

随着《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"十四五"规划》深入实施,三大趋势正在显现:1)数字孪生技术普及率将达95%,实现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;2)历史建筑"活化利用"创新模式增长145%,文化赋能效应显著;3)社区微更新项目民间参与度突破70%,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迪预测:"到2027年,上海将建成全球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的典范城市。"(全文约3850字)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