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一章:基础设施共建共享】
■ 2025年数字基建数据
- 5G基站密度:每平方公里25个
- 算力中心:区域共享8大枢纽
- 工业互联网平台:接入企业超10万家
- 数据交易规模:突破800亿元
典型案例:
1. 长三角数字干线
- 高速光纤网络全覆盖
- 时延低于3毫秒
- 支撑远程医疗等应用
- 企业上云率提升至78%
2. 沪杭数据走廊
- 建立数据流通机制
- 打破数据孤岛
- 培育数据服务商142家
上海夜网论坛 - 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度提升65%
【第二章:产业数字化转型】
■ 数字经济发展成效
- 数字经济增加值:占GDP比重42%
- 数字工厂:建成示范项目236个
- 产业互联网平台:服务企业超50万家
- 数字贸易额:同比增长38%
创新实践:
1. 上海张江数字港
- 集聚AI企业超800家
- 年研发投入超300亿元
- 技术输出周边城市
- 带动产业链升级
2. 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
上海喝茶服务vx - 赋能传统制造业
- 生产效率提升45%
- 能耗降低28%
- 孵化数字服务商56家
【第三章:数字治理协同】
■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
- "一网通办"事项:覆盖率95%
- 电子证照互认:实现328类
- 城市大脑:接入12个领域
- 数字孪生城市:建成5个
惠民样本:
1. 长三角健康码互认
- 覆盖2.3亿人口
- 日均调用量超5000万次
- 出行便利度提升显著
上海花千坊龙凤 - 疫情防控效率提高
2. 跨域数字政务服务
- 线上办理事项增加至642项
- 材料减免率达68%
- 办理时限压缩85%
- 群众满意度达97%
【专家视点】
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指出:"上海都市圈正在形成'数字底座+创新应用+制度保障'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,这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探索,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"
【数据透视】
√ 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:年增速21%
√ 数字经济就业人数:占总就业28%
√ 数字技术专利授权量:占全国35%
√ 企业数字化率:从52%提升至79%
【记者观察】
从工厂的智能生产线到城市的数字孪生体,从数据的跨域流通到服务的云端办理,上海与周边城市正在共同书写数字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。这种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的新型城市关系,正在重塑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。